自5月14日开始,中美双方经过调整的关税措施正式生效。美国方面已取消对中国商品所加征的91%关税,同时调整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4%报复性关税,其中24%的关税将暂停征收90天,而剩余的10%关税则继续保留。

众多外贸公司纷纷把握住90天的机遇,投入到一场拼抢生产进度、争取船舶舱位、冲刺出口的“速度竞赛”中。

过去三周,刘荣坦言自己的工作强度骤然增加。

身为江浙地带一家消费电子出口企业的管理者,他不仅加紧步伐组织生产与发货,而且不辞辛劳地搜寻货运代理公司,预定船只舱位,力求在90天的期限内满足美国客户的积压订单。“虽然疲惫,但内心充满喜悦。”刘荣对记者表示,若能在90天的窗口期内顺利完成美国客户积压订单的交付,企业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国际贸易收益,而且能够有效解决之前因订单积压而导致的供应链贷款无法按时归还的难题。

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之前,他已经向一家货运代理机构成功预约了后续的船期和舱位,目的是确保那批货物能够在8月中旬之前抵达美国的港口并完成海关清关手续。即便美西航线20英尺集装箱的最新运费比几天前上涨了50美元,他们依然决定咬紧牙关,优先确保舱位的提前预订。刘荣向记者透露,产品能否在90天的期限内送达美国港口并顺利完成清关手续,这不仅关乎企业能否及时收回剩余的70%货款,同时也会对银行发放下一笔外贸贷款的立场产生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银行正紧密跟踪外贸企业在“抢出口”方面的具体举措,并将其作为提供贸易融资贷款的关键参考。自5月中旬开始,一旦外贸企业因向美国客户交付订单而申请供应链或外贸贷款,我们便会核实他们是否能在90天的期限内将货物运送至美国港口并完成通关手续。华东地区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对公业务部门负责人牟强向记者透露。

究其根本原因,银行内部人士亦忧虑在90天窗口期结束后,美国可能会再次修改对华的同等关税政策,进而使得我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因需缴纳更高的关税而滞留在美国港口,难以顺利通关,这会导致外贸企业无法及时收回剩余货款,进而影响其偿还银行的外贸贷款本金及利息。

他向记者透露,为了保障已经发放的外贸贷款能够“顺利进行偿还”,他所在的银行工作人员一方面频繁前往外贸企业的厂房,亲自掌握企业订单的生产和交付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他们还利用个人的人脉,帮助一些外贸企业安排船只的舱位,确保产品能在90天的期限内运达美国港口并完成清关手续,进而按照合同规定,收到美国客户的剩余货款,以此偿还银行的贷款。

有些外贸企业急于“抢出口”,也有外贸企业淡定应对关税争端。

刘洋,华侨银行环球金融市场部的董事总经理,向记者透露,在最近参加的江苏外贸企业座谈会上,他观察到与会企业对于关税争端普遍保持冷静。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有的在海外设立工厂以减轻关税带来的压力,有的则迅速调整了生产计划;此外,他们还与美国客户重新签订了以离岸价(FOB)为基础的出口合同,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关税波动的风险。中国企业对出口配套金融服务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这无疑是对银行提供紧密服务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他如此坦率地指出。

抢船期让贷款发放“有底气”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揭示,5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这一数值相较于上个月有所上升,增幅为0.5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的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呈现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中美双方降低关税措施的实施,使得出口市场逐渐改善,从而推动了需求活动的稳定。此外,企业正处于90天的关税豁免期内,纷纷加快生产步伐,以抢占出口市场。

与此相呼应,5月份,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465万标准箱,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2%。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纷纷抢抓船期和舱位,积极争取在90天的窗口期内,将各种商品运送至美国港口并完成清关手续。

在采访中,刘荣屡次向记者强调:“为了确保船舶舱位的预定,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五月中期开始,他多方奔走,联络了数家货运代理,每日逐一咨询他们关于最新船期、舱位分配以及集装箱运输费用的信息。刘荣向记者透露,他时常担心,若是自己稍有迟疑,那些舱位和船期便可能被其他外贸公司抢购一空。“我总是感到忧虑,”他说,“生怕自己频繁错过船期和舱位,从而使得企业无法在90天的交付期限内完成对美国客户的订单。”

为了争取更多的国际贸易订单并实现更高的利润目标,他先前与美国客户达成的电子消费品交货合同,主要采用CIF(成本、保险加运费)定价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他不仅需承担货物抵达美国港口前的一切费用和潜在风险,这其中包括将货物运往美国港口的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等。面对当前外贸领域“争夺出口”的激烈竞争态势,他不得不积极参与对船舶舱位的竞争。考虑到美国等额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我计划与美企重新协商那些以FOB价格为基础的贸易协议。然而,目前我们急需加快步伐,确保美国客户的订单能在90天的期限内运达美国港口并完成海关清关。刘荣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他强调这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能否按时收回美国客户剩余的70%货款,这些款项对于偿还外贸及供应链贷款至关重要。

他向记者透露,自5月中旬中美两国开始相互降低同等水平的关税以来,各大银行对外贸企业向美国交付订单的效率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过去,银行曾向他们推出一款依托海关信息的信用型外贸融资产品,该产品的信用额度大约为2000万元,年贷款利率大约为4%。当企业因获得美国客户的订单而向银行申请外贸融资时,银行仅需通过海关信息查询企业的报关单和仓储单据,便能够迅速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动资金贷款,从而便于企业支付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产人员工资等费用。目前,在银行发放新的外贸贷款之前,它们会首先核实企业是否具备在90天的期限内将货物运送至美国港口、完成清关手续并交付给美国客户的信心,这一核实结果将作为其批准贷款的新标准。

刘荣坦率表示,他们已向银行如实透露,自接到美国客户的订单起,预计在三周内即可完成原材料的采购及商品的生产,同时已提前预订了船舱,确保了产品的物流运输。据此估算,大约在两个月后,消费电子产品便能顺利抵达美国港口并完成清关手续。鉴于当前的生产进度和物流运输速度,他们目前接收到的美国客户的新订单,在90天的交付窗口期内完成交付,挑战并不大。然而,银行依旧会依据其过往对美产品出口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物流运输以及港口清关的操作周期,对所提供的解释进行“可靠性”的重新评估,并将此作为批准新贸易贷款的关键参考。

为了迅速获得银行的外贸贷款以支付原材料款项并组织生产,尽管近期美国西部港口的20英尺集装箱运输费用一度攀升至5000美元,我们仍旧下定决心,先行预订了船期和舱位,同时加紧生产,以此向银行展示我们的信心。刘荣这样告诉了记者。

贷款服务还需“一企一策”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外贸企业身上。

牟强向记者透露,自5月14日起,中美两国将在接下来的90天内对等降低关税。在这90天的窗口期内,外贸企业能否成功抢抓出口机遇,及时完成对美国订单的交付,这已成为金融机构在发放相关贸易贷款和贸易融资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近期,他所在的那家银行特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实地考察,访问了众多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以掌握他们在积极拓展出口业务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牟强向记者透露,经过实地调研和走访,他们观察到,各家外贸企业在把握90天交付美国订单的时间窗口方面,信心程度存在差异。那些与航运和货代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不仅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而且拥有相对稳定的船只舱位,因此对于在90天窗口期内完成美国订单的交付,他们普遍持有较高的信心。正因如此,银行也倾向于对这些大型外贸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贸易贷款支持。

相较于其他企业,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要加班加点以加快生产速度,确保按时向美国客户交付积压的订单,而且还要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船期和舱位来安排商品的物流运输。然而,由于原材料采购进度的不一致以及船期舱位预订的不确定性,他们对在90天窗口期内全部完成美国订单交付的信心并不高。

牟强向记者透露,总体来说,我们对于这些中小型的外贸企业,既不抽贷也不停贷。然而,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外贸贷款的风险,我们建议部分企业考虑以房地产作为抵押,以此作为新的增信手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银行能够更顺利、更迅速地批准新的外贸贷款,从而帮助他们填补在原材料采购和运费支出等方面的资金短缺。

顾春晓,平安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透露自4月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措施以来,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抵达香港的清关时间以及外汇风险管理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他们担忧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从而大幅减少外贸企业的利润。因此,这些外贸企业对于远期外汇掉期等衍生品来对冲汇率风险的需求愈发强烈。

牟强透露,针对不同外贸企业在美国订单交付方面的不同情况,他们行正制定相应的贷款扶持措施。同时,该行也在强化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外汇风险规避金融服务。针对大型外贸企业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总行明确要求各分支行实施“一企一策”策略,确保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银行跨境业务部门的众多人士透露,他们正依据外贸企业出口竞争的最新动态,对信贷政策进行相应调整。在批准新的贸易贷款之后,他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外贸企业提前锁定船舶舱位,确保产品在90天的期限内顺利抵达美国港口,完成清关和交付;对于那些认为无法在90天期限内完成交付的外贸企业,银行会综合考虑其经营状况、过往订单交付收款习惯以及美国客户的履约付款能力,尝试引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或寻求地方政府融资担保公司的支持,共同分担贷款风险,并向其提供外贸贷款以支持其继续生产和交付订单。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