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非从事商业活动的华人,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心灵考验——究竟该选择坦桑尼亚还是肯尼亚,关于撰写文章的议题,我屡次被问到这一疑问。我在坦桑尼亚度过了三年的时光,而在肯尼亚则有十一年的经历,按照这个标准,我或许有资格给出答案,于是便尝试着记录下我的想法。

我未能将乌干达和卢旺达纳入考量,乌干达境内并无海洋与港口,故而它不在我的选择之列;我对海洋情有独钟。卢旺达的人口数量不足,这也让它自然地被排除在外。尽管卢旺达治安状况极佳,政府运作效率高,被誉为非洲的“新加坡”,然而我仍决定将其剔除。这是因为卢旺达缺乏港口,运输完全依赖内陆,其辐射范围极为有限。而在非洲,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表面来看,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相邻,彼此间山川相接,在联合国的地图上,它们彼此相连,仿佛是一块整体。甚至,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大草原原本也是一体,动物的大迁徙便是在这片统一的草原上进行的。然而,英国人却在不为动物所知的界限上划了一条线,将原本的单一草原分割成了两个国家的两个不同草原。前来观光的游客们纷纷在讨论,究竟是要前往坦桑尼亚还是肯尼亚,然而那些亲身走过、计算过成本、处理过事务的人士深知: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远非微不足道。

今日咱们不谈闲话,直接深入探讨,究竟哪一方更适合进行工厂的投资建设,哪一方更适合担任区域总部的角色。

一、人口

一个靠量,一个靠质。

观察人口状况,坦桑尼亚人口达到6300万,而肯尼亚则略少,约为5500万。坦桑尼亚人口众多且年轻,且工资水平较低,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典型的“人口红利”国家。若要建立劳动密集型工厂,如纺织、皮革和农产品加工等,坦桑尼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肯尼亚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然而其教育水平却十分突出,英语的普及程度远超邻国坦桑尼亚。在国家的公共部门和商业领域,英语已成为通用语言,甚至在使用母语进行会议交流时,人们也会感到有些尴尬。若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金融管理、物流运输以及商务外包等领域的繁荣,肯尼亚所拥有的这些高素质人才资源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二、语言与制度

坦桑说斯瓦希里,肯尼说全球通。

在坦桑尼亚,若你斯瓦希里语不通,便如同旱地中挣扎的鱼儿。工人们无法理解技术指导,村长们难以辨识合同内容,会议进行时全需依赖翻译。相较之下,在肯尼亚,即便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人,也能流利地说出几句英语。英语对他们而言,已是第二母语。无论是开展国际业务、招募非洲区域经理,还是参与跨国电话会议,肯尼亚人似乎天生就拥有语言优势。

在制度层面亦然:肯尼亚选择了“英联邦模式”,司法独立,政策公开透明,商业环境相对优越。而坦桑尼亚则保留着“国营传统”,办事往往依赖人情世故,关系网络,今日或许能顺利进口,明日却可能遭遇关卡限制。

三、地理位置与辐射能力

一个是通道,一个是枢纽。

地理方面来看,坦桑尼亚呈现“港口繁荣,道路落后”的特点。达累斯萨拉姆港的货物吞吐量尚可,然而,其内陆的交通运输状况却不容乐观,铁路设施陈旧,公路状况糟糕,若要将货物运往卢旺达或乌干达,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挑战。相较之下,肯尼亚则成为了东非地区的物流枢纽。蒙内铁路、内罗毕至马拉巴的标轨铁路(SGR)以及蒙巴萨港和内罗毕机场,共同构成了东非货物运输不可或缺的环节。担任东非区域总部,负责向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五个国家进行配送,这项任务非它莫属。

特别是在东非共同体五国实施免关税政策之后,肯尼亚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愈发明显:在内罗毕设立总部、建设仓库、开展区域运营,货物的通关流程变得如同在国内省份间运输一般便捷。

四、政府态度与政策支持:谁更欢迎你来?

坦桑尼亚在近期对中国投资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好态度,特别是在新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他们提供土地、税收减免、电力供应等便利条件,概括来说就是:你只需前来,其余一切由我来负责。

近期,坦桑尼亚在严厉打击外籍人士从事零售业方面采取了强硬措施,导致气氛紧张,不少国人甚至不敢外出,造成了显著的消极影响。然而,这种运动式的执法往往只是短暂的风暴,不久之后,一切又将恢复平静。

肯尼亚政府更偏爱引进总部经济、金融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内罗毕立志成为“非洲硅谷”,政府正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和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并力促那些“附加值高、品牌形象佳”的项目得到支持。

你是从事组装业务、承接来料加工、出口欧美市场的制造业吗?坦桑尼亚的大门向你敞开,这里地广人稠,电力资源丰富。你若是经营品牌、打造平台、热衷于数字化发展?那么内罗毕欢迎你的到来,高楼大厦等待着你的入驻,人才市场也充满了活力。我想要补充的是,肯尼亚的政府与坦桑尼亚的政府存在相似的腐败问题。坦桑尼亚实行的是一种独裁式的言论控制,政府政策的变动频繁。相较之下,肯尼亚的行政流程较为繁琐,办事效率较低,但对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坦桑尼亚所走的道路,实际上是肯尼亚七八年前就已经走过的。虽然会经历一些痛苦,但总体上仍将逐步向前发展。

五、“落后”优势vs“先进”陷阱

坦桑尼亚具备一项被忽视的特质——它的“落后”,而这恰恰为其带来了无限机遇。这里电费低廉、土地资源丰富、环保政策相对宽松,是“从零到一”产业孵化的理想之地。相比之下,肯尼亚虽然“先进”,设施完善,但竞争激烈、人力成本高昂,且政府监管严格。

这里需要详细解释,坦桑尼亚的最低工资大约是700元人民币,而肯尼亚的这一数字则接近1200元人民币。在电力消费方面,坦桑尼亚的电价大约是每度电五毛钱,而肯尼亚的电价则大约是一块四。坦桑尼亚境内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火电和水电资源,因此电价相对较低。相比之下,肯尼亚的电价在非洲地区属于最高的之一。肯尼亚被誉为绿色能源的乐土,然而,由于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电力行业私有化的争议不断,电费的控制权落入了大资本家手中,导致电费价格居高不下,这一状况成为了关键因素之一。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居民用水竟然完全免费,工业用水也享有部分减免,这种现象在非洲地区实属罕见。相较之下,肯尼亚的水费则相对较高。在坦桑尼亚,除了达累斯萨拉姆周边地区的地价相对较高外,其他地区地价普遍较低,而内罗毕右边的地价更是昂贵,其他区域的地价也普遍偏高。正因为如此,大型劳动密集型工厂以及基础原材料工厂的投资纷纷选择落户坦桑尼亚。

你所想到的,一吨货物的电费差异大约在六百元人民币上下,而某些产品甚至一吨的利润还不足六百元,再考虑到东非五国间的免关税政策,若要将产品销售至肯尼亚,仅需支付16%的增值税及运费即可。这也是众多人选择在坦桑尼亚设立工厂,然后将产品销往肯尼亚的主要原因。肯尼亚对此乐此不疲,大量商品都是从坦桑尼亚引进,原因在于他们发现,从坦桑尼亚进口的成本甚至低于在肯尼亚本地生产。这种现象与中国和美国目前的情况颇为相似。

因此,有人精辟地指出:坦桑尼亚适宜开拓新领域,而肯尼亚则更适宜树立标杆。若你是从事出口加工行业的厂商——无论是纺织、农产品、建材还是矿产——那么坦桑尼亚是你的理想选择。而如果你是专注于区域整合的企业——涉及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管理或品牌运营——那么肯尼亚将是你发展的绝佳之地。

坦桑尼亚在东非扮演着制造业中心的角色,而肯尼亚则类似于地区企业的总部。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然而,答案并非唯一。审视自己的目标,切勿盲目模仿他人。非洲这片土地虽然发展速度较慢,但只要找准了前进的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努力,总有人能够成为东非的领军企业。华为、传音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企业总部设于肯尼亚,而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则主要集中在坦桑尼亚,诸如洗衣粉、玉米面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产品制造工厂也大多位于此地。

关于旅游目的地,是选择肯尼亚还是坦桑尼亚,这和工业发展情形相似。肯尼亚在经济领域领先坦桑尼亚约七八年时间,因此其服务业发展得相当成熟且完善。在肯尼亚,旅游业甚至已经超越了农业,基于这些考量,我倾向于将肯尼亚作为旅游的首选地。

Leave A Comment